沪深指数 新品展示 推荐品种 馆藏交易 上市公司掠影 新闻人物 其他有价凭证 精品文摘 文交所

民国股票当前位置:首页 -> 民国股票

京师/北平/北京自来水 汇总

REPOSITORY INTRODICTION













京师/北平/北京自来水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4月28日),北京开始筹建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理为周学熙(见备注),协理为孙多森(见备注)。1908年5月,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它是中国人第一次自办自来水公司。因其地位重要而被称之为“京师第一股”1910年3月20日正式向北京城内供水。整个工程公集资326万余元,耗资292万余元。该公司招德国瑞记洋行承办设计与施工,在北京东北郊建设第一座以温榆河为水源的地表水取水厂,在东直门外建设配水厂,铺设输水管线及城区配水管线161.6公里。宣统二年二月初十(1910年3月20日),正式向北京城区供水,日供水能力为0.33万立方米。北京供水事业,经历了晚清、北洋、日伪统治和国民政府等时期。在这40多年中,北京供水事业惨淡经营、艰难发展、徘徊不前。只有在新中国建立后,北京供水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
(一).初建水厂
(1)历史:
北京人能用上自来水,京师自来水公司功不可没。它的成立,又归功于开明人士近两年时间的努力。
1840年以后,特别是晚清,虽然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革,因此有一些近代设施也引入到东直门地区,首先是1908年东直门的水厂建设,我们知道北京的水资源一直很紧张,老百姓说南城茶叶北城水,好水在北城,所以在城里水资源最紧张的时候,东直门建立了水厂,一开始以孙河水源作为水厂,孙河水源绝了以后,直接在东直门取地下水。所以过去推车送水也是北京的一个特色。
在1910年之前,北京并没有自来水。历史上,北京城区居民大多自打土井,取用浅层地下水。据记载,北京东周时即有大量的土井、瓦井,汉、唐、辽、金又建有砖井。至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北京内外城已有土井1245眼。但水质多数咸苦,这是当时的土井。
清末时北京城屡遭大火,这是推动自来水产生的一个最直接原因。据民间传有一次,慈禧太后正在颐和园召见袁世凯的时候,正好赶上一个小太监来报,称某个地方发生了火灾,惹得慈禧太后非常恼怒,就向袁世凯询问防火良策,袁世凯以“自来水”对答。光緒三十二 年,京都紫禁城後花苑失火,慈禧太后 見滅火過程十分艱難,便派袁世凱籌建 自來水公司。這就是 世人所說的"一場火"引發一張"股票", 一張"股票"引出一段“故事”的由來。
(2)上奏慈禧太后请建京师自来水厂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3月18日,农工商部大臣溥廷页、熙彦和杨士琦等,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上奏折“京师自来水一事……为京师地方切要之图,亟宜设法筹办”,指出认为“京师自来水一事,于卫生消防关系最要”,并推荐“在直隶历办工艺局厂,成绩昭著”,“谙熟商情,声望素孚”的前署直隶按察史、长芦盐运使周学熙负责京师自来水事宜。不到十日,慈禧“谕允”。
不久,农工商部再次上奏折,请示筹办京师自来水公司的“大概办法”。办法很快被批准,由於國庫空虛,創辦公司又需資 浩大,公司性质为“官督商办”, 资金采用當時少有的集資 方式“招商集股”办法;专招华人股份,向社会公开招商。每股十元,共三十万股,总额为三百万元。很快得到了慈禧的同意。由於采用了許多靈活優惠政 策,如交股金在先者10股送1股等,故 資金迅速到位,共集资三百万元,经过仔细计算,只需二百七十万元,于是退了多余的三十万元股份。公司名称为“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 1910年开始正式供水。1910年北京城的水龙头中,流出第一股自来水,北京城又向近代文明跨进了一步。当时市民向公司购买“水筹”后,凭水票到水龙头处购水。每张水票合0.25枚铜元,可以买一挑水,使用期限为一年。
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理是周学熙,孙多森等协办。他们都是袁世凯的部下,当时袁世凯是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这三个人就是奉袁命而来的。事实上,自来水公司开办伊始,袁世凯就十分关注。公司的许多工程技术人员,也来自北洋的各个部门。
(二)。规模
资金到位后,确定以北京城东的孙河为水源。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终于将所有管道铺设完毕。水厂的位置在今天东直门,管道从东直门起,经过东直门内大街、北新桥,向南经过东四牌楼、东单牌楼、崇文门,向西经前门到宣武门,向北经西单牌楼、西四牌楼到平安里。
后来又铺设一条由北新桥向西经交道口、鼓楼,向南经地安门,向西经平安里到新街口的管道,全长二十万米。共安装四百八十多个水龙头,差不多每四百三十米长的水管有一个龙头。城西的孙河水被牵引至此,经消毒后送入东直门水厂的清水池内,再经过54米高水塔的压力,通过自来水管线,输送到用户的家中。北京自来水的历史就是从这里汩汩“流出”的。
(1)水厂沙盘
第八水厂的水取自潮白河畔
在自来水博物馆里,有一种很有特点的展品:一些北京市大型水厂的沙盘。这些沙盘配上光电效果,使参观者可以很明显地了解到水厂的取水线路和工作流程,成为自来水博物馆一道独特的风景。
进入20世纪70年代,北京市区日用水量猛增,1972年供水高峰期间降压供水长达75天,日亏水15万立方米,供水形势十分严峻。1974年,国家投资1.5亿元兴建第八水厂。
北京市自来水八厂的制水工艺沙盘
该厂位于东外亮马桥,水源地选择在地下水丰富的京郊潮白河流域。1979年、1981年、1982年,第八水厂三期工程先后竣工,日供水能力42.9万立方米。建成了一次取水、二次加压送水、三次配水的京城最大的地下水水厂。
第八水厂的水取自牛栏山潮白河畔,打了18组机井。从水源地抽出的水通过输水管线送到孙河加压站,对原水加氯消毒,加压后通过输水管线送到配水厂,进行补氯加氨,然后通过机泵将水送入管网
(2)井碑
一个小小的井碑背后蕴藏的历史事件
东直门水厂创建于1908年,1910年3月正式投产供水。水源为当时大兴县境内的孙河水,由孙河取水厂送来清水经东直门水厂消毒送出。1940年前后因孙河水严重匮乏,东直门水厂改用地下水作为水源。到1949年,北京仅此一座水厂。1932年入夏以后,适逢大旱,孙河水位急剧下降,水源行将枯竭。公司几位工程师建议打机井取用地下水。当时在如今的自来水博物馆院内共打了五口水源井。图中所展示的就是1940年开凿的第一号水源井的井碑。
第一号水源井井碑
为井碑题字的,是我国著名的藏书家傅增湘先生。他曾在五四运动中,因抵制北京政府罢免蔡元培的命令受牵连而被免职。他曾于1927年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之所以请傅增湘为自来水厂的井碑题字,主要是因为他是袁世凯御用之人。而水厂之所以能够在1908年被慈禧太后批准设立,主要是因为是袁世凯一派提出的建议。早在前面所展示的奏折之前,其实也有人上奏,希望在京城兴建自来水厂,但是慈禧觉得上奏折之人都不适宜督办此事,于是才搁置下来。
袁世凯是慈禧看中的人选,因此才会在奏折上奏10天之后,就已经开始商量具体兴建事宜了。一个小小的井碑题字,背后蕴藏的政治斗争和历史事件竟然如此繁复,现在看来,确实很有意味。
(3)来水亭

 
建于1938年-1939年间的聚水井
聚水井帮助北京度过了1938年的旱年
来水亭属于欧式建筑,具有巴洛克风格,建筑时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手法糯米灌浆、磨砖对缝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有座漂亮的建筑叫来水亭,东直门水厂建成时叫“模范水亭”,与水塔、蒸汽机房都是同一年代的建筑,建成于1910年,用于接收孙河取水厂处理后的水,沉淀消毒后送入清水池。这座建筑是由天津德商瑞记洋行设计的,属于欧式建筑,具有巴洛克风格,建筑时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手法糯米灌浆、磨砖对缝,因此这座建筑是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杰作。
米灌浆”的手法修建,其八角造型非常独特
亭内曾经建有一尊坐北朝南的白衣观音菩萨,身高2.7米,身后有假山,身前是净水池。遗憾的是这尊观音在“文革”时被拆毁。在绿地的西面是聚水井,建于1938年—1939年间,是日本侵华时所建。当时北京城正处于大旱时期,水源地孙河(即温榆河)水源不足。日本人为了获得稳定水源,便在自来水厂院内打井,开始引用地下水。当时共打了五口井,五口井的水便在这里汇聚。这些井的井盖都是铜制的,至今保存完好。门口外面的方形孔是地下通道口,当闸门出现问题时,可以从这个口进入修理。
(4)  机房烟囱
百年烟囱依然耸立
现在的展馆其实就是过去水厂的蒸汽机房,孙河水或者井水从来水亭流经清水池再送到蒸汽机房,通过烧煤产生的蒸汽把自来水加压顶上去,然后才能顺着管道流到北京城内各处。因此,在蒸汽机房旁边必然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烟囱。由于蒸汽机房不能没有烟囱,因此,虽然经过了近百年的沧桑,这个烟囱竟然耸立于此,未曾有过倒下的念想。此烟囱始建于1908年,由于中国此前从未建过自来水厂,于是便请来欧洲人来设计图纸。烟囱和其他建筑也就顺其自然,具有了欧洲建筑的风格。但是中国工匠建造时,却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和糯米汤灌浆的建筑手法,每块砖的底部都有刻章,很偶然地形成了现在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虽然水厂的烟囱八角造型很别致,制造精良,但却并不是当年京师自来水公司建筑群最有特色的建筑。据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当年最有特点的建筑是自来水厂内的铁质水塔。水塔构造是极富特色的钢结构,塔高54米,塔身分为六层,呈六面形,镶有12条装饰龙,装有风铃,容积750立方米。1942年该塔停用,1957年拆除。目前馆内根据当年德国设计师蒂诺·萨格曼先生的后裔所赠照片,以1:10的比例复制了一个水塔模型。通过模型,依然可以看出水塔造型的优雅,纹饰的精美。试想,如果当年不拆除水塔,现在它一定是北京城内一道独特的风景,恐怕也不会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逊色。
(三)民间趣事
在京师自来水公司开办的过程之中,发生了不少趣事。
(1)挖坟谣言
其中一件就是挖坟谣言。自来水公司在草厂铺设水管。为了避开一个皇族的坟茔,专门“改由南面相距一里外之小茔地边一角经过”,根本没有碍着老坟什么事儿。在施工过程中,坟茔的主人也没表示过异议。
可年底,南北两边的水管即将接合,这个主人突然出来阻拦。自来水公司马上停工,跟他解释商量了两个月,此人就是不肯让水管子接起来。自来水公司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请宗人府出面主持公道,谁知,立刻谣言四起。
谣言说自来水公司在东直门外硬刨坟头,只要出钱就可以绕道,要是不给钱的话,就会故意骚扰。又说自来水公司刨了一个宗室的坟头。
自来水公司对此事极为重视,认为对自己的名誉造成了很大损害,周学熙特地在各大报纸上刊登了辟谣告示,发誓说将来要是发现再有造谣中伤者,一定要严惩不贷。
(2)检验水中细菌
1935年开始检验水中细菌1945年每吨水要1000多元
北京自来水厂创办之初仅有一名化验人员,其职责是“每日分早中晚三次化验其成分清浊,巡视水池, 预     防污秽”。1934年,水厂才建立起了化验室,1935年开始细菌检验,到1936年,水质化验项目已达到12项
(3)白话文做广告 解释水中“白泡”缘由
老北京人都是喝井水长大的,自来水什么样,只有东交民巷的外国人知道。京师自来水公司正式供水之前,特地安排了一个免费试用期,也就是分段供水。
自来水公司选择了一些热闹地段的龙头加以开放,由公司聘请的水夫负责控制龙头,每天早上八点到十一点,下午一点到四点,“放水奉赠,不取分文”。
但是 自来水供水初期,不少北京居民对这种经水厂消毒加工的饮用水心存疑虑,把它叫做“洋胰子水”。为此当时的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城《爱国报》、《北京日报》等报刊刊登白话文广告,宣传有关的科学知识。
广告中说:“我们公司办这个自来水,是奉皇上旨意办的,全集的是中国股,全用的是中国人,不是净为图利啊。只因水这个东西,是人人不可离的,一个不干净,就要闹病,天气暑热,更是要紧。所以开市以后,凡是明白人,没有不喜欢这个水的。”  不过多数人对于自来水还是持怀疑态度,称之为“洋水”、“洋胰子水”。自来水公司又登广告来辟谣:“这龙头乍放出来的水,带一点白色儿。这个白色,并不算什么毛病,拿着显微镜细细地瞧,全是极小的白水泡儿。因这个水,起孙河汲上东直门的水楼子,借着楼子上的压力,然后再送到各街市龙头。水楼子高,压力大,又遇着这个冷天,那水管子里面有些冷气,被水的压力催得紧,一时散不尽,就跟着水一块儿出来了。所以水里头有些白泡儿,不过一分多钟的时候,那水泡就化得干干净净,这个水就全变清了。有不知道的,以为是管子洗不干净,又说跟洋胰子水一样,殊不知这个道理,一说就明白了,大家就不致误会啦。”
京师自来水公司的水确实是没有问题的。宣统二年曾经对北京的自来水进行化验,按照当时的国际标准来看,其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由于北京水质不是很好,做到这一点相当不易。
(4)全城卖水票 一个铜元管送水到家
自来水虽好,可老百姓一开始并不买账,甚至很难接受。自来水公司只得大肆宣传,频频出招:免费品尝,半价优惠,对老幼病残用户还管送水上门……免费试用阶段结束后,从宣统二年二月初十(1910年3月20日)起,京师自来水公司正式向北京市民售水。市民向公司购买“水筹”后,凭水票到水龙头处购水。每张水票合0.25枚铜元,可以买一挑水,使用期限为一年。
还有一种特别水票,“专为清道用水而设。无论何处放水龙头,均可交票取水。计每票一张取水一百磅,其水价比照普通定价八折实收。”
水龙头由水夫看管。一年四季,除了每天中午休息外,从早上六点左右到晚上六点左右,市民均可持水票购水。
在精心经营之下,不到半年时间,自来水就得到了普遍认可,胡同里经常出现排队买水的景象。大多数人从公用龙头买水后,自己挑回家去,可是那些无力挑水的人就不那么方便了。
自来水公司针对这种情况制订了一个新的办法,发售一种“特别水票”,这种水票每张铜元一枚,贵就贵在送水到家,不用亲自挑水。这个办法先在棋盘街以西至宣武门内大街以东,北自西单沿长安街向东到南长街口推行,后来更推广到全市。直到解放以前,北京市民家里一般都有一口大水缸,就是用来存放自来水的。
(四)发展
从1908年至1949年,经历了晚清、北洋、日伪统治和国民政府等时期,北京供水事业一直惨淡经营、艰难发展,尤其在1945年前后,由于配水管线系统亟待改造,距离水厂较远的地方经常无水可用,再加上物价飞涨,水价涨到每吨1000多元钱,喝自来水成了富人们的专利。至1949年北京仅一座水厂,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自来水管线长度367公里。市区内自来水普及率不到3成。至1949年有水厂一座,水源井29口,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管线长度364公里。
新中国建立以后,50至60年代国家拨巨款兴建自来水设施。第二、三、四、五、六、七厂等水厂相继投产供水,并对郊区水厂进行改建、扩建,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新的城市供水体系初步形成。1974年投资1.5亿元兴建的第八水厂是京城规模最大的地下水水厂。
1985年建田村山净水厂,开始采用地表水。因为北京地区地下水的开采量相当有限,因而取用地表水作为水源,是现实和可行的举措,第九水厂完全采用密云水库的水,日供水量150万立方米。
到1999年底,北京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水厂已有14座,供水管线长度5611.43公里,日供水能力301.88万立方米。
(五)自来水博物馆
2000年10月24日,坐落于东直门外的北京自来水博物馆,正式剪彩开馆。自来水博物馆是在原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原址上建立的。这里中西合璧的建筑却十分有名,已经被列为近现代优秀建筑之一,不允许擅自拆除。兴建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始于1908年,距今已整整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自来水博物馆的展区分为展馆展区和室外展区两个部分。其中室外展区主要是被保护或复建的建筑以及各种大型设备。
馆名:北京自来水博物馆
地址:东直门北大街甲6号
特点:专题类博物馆
镇馆之宝:来水亭、烟囱等
图片展示:
东直门水厂
东直门水厂

上图左:周学熙  上图右: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总理周学熙、协理孙多森、坐办马许。
东直门水厂蒸汽机房:该机房投产于1910年,内装卧式双动活塞往复式汽机2台,驱动2台水泵。功率441.6千瓦,配水能力1.87万立方米。用于把处理好的水,泵入54米高的水塔。(图为东直门水厂蒸汽机房模型)
公用水站:从1910年京师自来水公司开始供水,到1949年至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京城供水一直延用集中供水方式。这也是自来水供水方式续存时间最长的一种方式。(图为公用水站)
水塔(当时也称“水楼”),塔高54米,容积750立方米。水厂内清水池水经此水塔加压后,送入管网。该水塔建筑极富特色,塔身为全钢结构。塔身分六层,每层均为六角形,六面镶有装饰龙12条、铃铛12个。1942年该水塔停用。1957年拆除。
水车: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供水期间,采取每个街旁、胡同内安设的公用水龙头“皆派水夫看管”的办法。而对无力挑水的居民,则拟定了特别的办法,雇水车夫送水到户。(图为送水水车。)
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创办时,公司性质为“官督商办”,资金采用“招商集股”办法;创建时所用资金为银元二百七十万元。这是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创办时,三个时期发行的股票,股票存根和股息单。
土井苦
据记载,北京东周时即有大量的土井、瓦井,汉、唐、辽、金又建有砖井。历史上,北京城区居民大多自打土井,取用浅层地下水。至清光绪11年(1885年)北京内外城已有土井1245眼。但水质多数咸苦。这是当时的土井。
光绪34年(1908年),3月18日,农工商部大臣溥廷页、熙彦和杨士琦等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上奏折“京师自来水一事,……为京师地方切要之图,亟宜设法筹办”,不到10日,该奏折即获慈禧太后批准。农工商部再次上奏折,建议该公司性质为“官督商办”,公司名称“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理周学熙(中)、协理孙多森(右)、坐办马(左)
这是1941年5月7日开工、9月14日竣工的2号水源井(该井目前仍在使用)。
东直门水厂自1939年起开凿水源井,至1940年,相继有水源井投产。这是1940年在东直门水厂内开凿的水源井(当时称101号#)井碑。
从1910年京师自来水公司开始供水,到1949年乃至其后相当一段时间,一直沿用集中供水方式(1949年后称“公用水站”),这也是续存时间最长的一种自来水供水方式。北京的冬天滴水成冰,用稻草绳给公用水龙头裹上冬装以防冻裂水管是决不能犯懒的事儿。
北京城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大。1973年,为解决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北京市自来水公司决定“内部挖潜”,当年2700名公司职工绝大多数都参加了扩建水源三厂应急工程大会战。历时4年会战告捷,这使日供水能力增加21万立方米。
京师自来水重要人物介绍:
周学熙(1866~1947) 
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实业家。字缉之﹐别号止庵。安徽东至人。生于1866年 1月12日(清同治四年十一月二十六)。其父周馥清末曾任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周学熙十六岁中秀才﹐1893年中举人。1898年报捐候补道﹐派为开平矿务局会办﹐次年升总办。1901年任山东大学堂总办﹐次年转往直隶候补﹐7月经直隶总督袁世凯委派总办银元局。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业﹐归国後任直隶工艺总局督办。1906年创办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煤矿公司﹐获利颇丰。因振兴工艺有功﹐由候补道﹑直隶通永道﹑天津道﹑盐运使历官至按察使。1908年创办京师自来水公司。袁世凯窃国后﹐于1912年和1915年两次任财政总长﹐参加签订善后借款合同。1918年任华新纺织公司总理﹐先后创办华新所属的天津﹑青岛﹑唐山﹑卫辉四家纱厂。1919年创办中国实业银行﹐任总经理。1922年与比利时商人合办耀华玻璃公司。1924年成立实业总汇处﹐任理事长﹐管理所属各企业。周以兴办实业成绩卓著﹐与南方实业家张謇齐名﹐有“南张北周”之说。1927年周学熙以年高引退﹐晚年以读经﹑赋诗和念佛自遣。1947年9月26日卒于北平寓所。 
孙多森(1867~1919)
字荫庭,安徽寿州人。其父曾任江苏记名道、南京洋务局总办。家资臣富。1885年中秀才,继办贡生,捐候补同知。1898年2月在上海创办国内第一家华商面粉厂——阜丰面粉 公司,任总经理。其兄孙多鑫任协理。1901年升候补道,任上海电报局帮办。1905年与聂之 台等筹建上海商务总会,任会董事兼副会长。翌年去天津,接替病故的孙多鑫,与周学熙共 同经营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矿务公司,任两公司协理。1908年又兼北京自来水公司协理。次年任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兼直隶出品协会协理。翌年任直隶劝业道,不久遭弹劾,遂辞职,仍任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矿务局公司协理。1911年12月清廷内阁和议代表去上海议和。翌年奉派任安徽实业司司长,旋被免职。同年9月,任北洋政府国家银行事务所会办,旋应邀筹办中国银行,任筹备主任。1913年4月被任命为中国银行总裁。同年6月被解职,奉袁世凯命任 安徽省都督兼民政长,因皖革命党人抵制而离院。不久又奉命任赴日本实业调查专使。回国后在北京发起组织中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任总裁。1914年任参政院参政、全国农工银行筹 备处筹备员。是年又与周学熙创办通惠实业特种公司,任临时总裁。翌年筹办中孚银行,任总经理,相继在北京、汉口、上海设分行。1918年银行开办国外汇兑,为我国第一家特许经营外汇的商业银行。病故于天津。著有《直隶实业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