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指数 新品展示 推荐品种 馆藏交易 上市公司掠影 新闻人物 其他有价凭证 精品文摘 文交所

民国股票当前位置:首页 -> 民国股票

华新纺织

REPOSITORY INTRODICTION

华新纺织
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华新纺织股份公司始建于1915年4月,是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周学熙授意王锡彤等人具呈袁世凯后官商合办的。该公司在天津、青岛、唐山、卫辉等地均开办有华新纱厂,在国内民族工业中影响较大。
天津的华新纱厂于1916年4月开工修建,选址在金钟河右岸种植园(今北宁公园)附近,二百余亩场地经陆续购置并拨用官地而成。1919年1月起投入生产。由于生产规模较大,熟练工人很缺乏,技术工人更少。因此,厂方两个月后即从盐山、独流等地招收艺徒。艺徒即学艺的徒工。厂方计划在此培养成为技术工人后,再输送至外地分厂。
1919年至1926年,华新纱厂共从今京、津、冀等地区招收22班艺徒,总共3000余人。他们中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15岁以下青少年,通常,进厂后他们都要填写志愿书。主要内容是3年内不许出厂大门,因伤因病身死与厂方无关等。其招募规则在当时并不稀奇,许多工人都是如此。他们被分为“华字班”和“新字班”,轮流上日夜两班,分住在厂内低矮潮湿的宿舍棚子里。由于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生活不适应等原因,艺徒时有死亡,这样便出现了义地。
最初,厂方只在厂区边缘辟地埋葬艺徒,后由于死亡艺徒增多,便花475块银元在今建昌道二道桥大堤旁附近的新立村一带荒地购置9亩半义地,正式辟为"华新义地",集中掩埋。这笔钱若花在改善艺徒工作及生活条件上该多好哇!可是,当时社会上并未因这钱花得不是地方而责怪些什么。因为,艺徒的生命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里并不值钱。
据厂史记载,华新义地共掩埋七百余人。后来,为了便于管理,厂方以招收外徒为主,外徒即自带饭、不住厂的城里工人。艺徒和义地便在人们记忆中逐渐抹去。
这通写有“天津华新纺织公司界”的石碑,即为义地界碑。该碑地下部分高0.3米,地上部分是高0.7米、宽0.15米的四方长柱体。义地四界分别设立该碑,并盖有一处小纪念亭,供人凭吊。首批在此埋葬的艺徒共计137名。后来该义地演变成庄稼地并有居民杂居。
该界碑是60年代初由天津印染厂厂史撰稿人之一的降以哲等人挖出运回厂里的,随意搁置在厂内树丛中。该碑最近被刨出后,勾起了当地一些老人对往事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