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指数 新品展示 推荐品种 馆藏交易 上市公司掠影 新闻人物 其他有价凭证 精品文摘 文交所

清朝股票当前位置:首页 -> 清朝股票

清代股票——老股票中的“皇冠” 作者:陈伟国

REPOSITORY INTRODICTION
 
中兴机器面粉有限公司股票(正面) 
 
中兴机器面粉有限公司股票(反面)
 
▲ 上海同利地产实业公司股票 
 
商办苏省铁路有限公司股票 
 
广智书局有限公司股票 
 
烟台缫丝局股票 
浓缩和见证了中国近一百多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历史的中国实物股票,经过时间的流淌,目前还能够与世人见面的已经不多了,特别是其中的“清代股票”,它的发行比“清代邮票”还早6年、比“清代钞票”更早了24年,目前的存世量总共只有百多张,因而更具有文物史料价值、收藏投资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
现选择几种作相关介绍。
壹  “商海巨子”朱葆三与中兴机器面粉厂股票
中兴机器面粉有限公司股票发行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2月,公司总股本规银20万两,分为2000股,每股100两。中兴机器面粉公司股票的票幅很大,虽历经一百多年仍品相很好。它的设计为中西合璧式,股票正面呈边框和四角设计,在四角上画有四位“西洋女”,使人一看就有一种很洋气的感觉。更为难得的是,股票正面设计成竖式(中文),背面设计成横式(英文),股票正反两面一竖一横,中英文对照,据说是出自当年朱葆山的构思。
中兴机器面粉厂创立于1904年,由朱葆三、顾松泉、贝润生等人创建,厂址在上海英租界义袋角西(潭子湾)。后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于1915年收买了中兴机器面粉厂,改名为福新面粉四厂。说起中兴机器面粉厂的创始人朱葆山,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但老一辈的上海人,特别是上海的宁波人,对这个名字却是如雷贯耳。在上海外滩附近有一条小马路叫溪口路,当年就叫朱葆三路,这是1926年9月2日朱葆三在上海病逝后,法租界公董局为了表彰朱葆三在社会公益和市政建设上的功绩,破例命名朱葆三创办的华安水火保险公司所在的马路为“朱葆三路”。这是上海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第一条马路。
朱葆三,名佩珍,字葆三,1848年3月11日出生在浙江黄岩,他13岁那年,母亲托人把朱葆三带到上海学生意,到20岁时就当上了经理。1890年前后,他受雇于英商平和洋行,成为一个买办。从19世纪末开始,朱葆三走上了创业之路,他投资或参股金融业,如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华安合群人寿保险公司等;投资或参股交通运输业,如宁绍轮船公司、舟山轮船公司、大达轮埠公司等;投资或参股公用事业,如上海华商电车公司、舟山电灯公司、上海内地自来水厂等;投资或参股工矿企业,如中兴机器面粉厂、上海华商水泥公司、大有榨油厂、龙华造纸厂等。朱葆三一跃成为清末民初的华商“巨鳄”。
1926年夏季上海流行时疫,朱葆三创办于大世界附近的上海时疫医院病人骤增,经费短缺,为此他一连几天冒着酷暑劝募捐款,后终因年老体弱,一病不起,于9月2日在上海西门外斜桥寓所去世,享年79岁。从第二天起,宁波同乡会为会长朱葆三下半旗志哀三天;10月24日,朱葆三的葬礼隆重举行,据资料记载,有50万人自发为他送葬。
贰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苏省铁路股票
“商办苏省铁路有限公司股票”发行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面值是红股伍股。这张股票承袭了清朝股票中的碑式设计风格,并糅合了西洋的设计元素:它的正面全部为文字,并配以象征东方民族强盛、腾飞之意的“双龙戏珠”图案。
更重要的是,“商办苏省铁路有限公司股票”见证了当时江浙两省人民开展筹款保路运动、维护主权独立那一段难忘的历史,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档案史料和珍贵文物。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大臣盛宣怀与英国政府签订了《苏杭甬铁路草约》,将苏杭甬铁路的修筑权拱手给了帝国主义列强,江浙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保路运动。1905年11月,江苏省商人推选王清穆、张謇等成立了“商办苏省铁路有限公司”,在上海、苏州、北京、常州等地招募股份。苏省即江苏省,当时的上海隶属于江苏省。苏省铁路又称沪杭甬铁路,全程357.03公里。沪杭甬铁路的上海站则建成于1912年,1916年12月改称上海南站(位于今南车站路、中山南路与瞿溪路之间)。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过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不能忘记卢作孚。”张謇,字季直,江苏南通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深重的民族危机促使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张謇毅然放弃传统的仕宦之途,走上了一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从1895年起,张謇先后创办了大生纺织公司、垦牧公司、通州师范学院、南通博物苑等。张謇与上海的关系也源远流长:1904年他在上海建立大达轮埠公司,1920年出任吴淞商埠局督办;他还在上海发起创建中国铁工厂,全国华商纱厂联合会,并赞助吴淞商船学校、中国公学、上海复旦大学等。1926年8月24日,张謇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3岁。
叁  上海最早的房地产股票——同利地产股票
上海同利地产实业公司股票发行于1907年的七月初五,总发行额为规元12万两,分作240股,每股500两。票面上“经董”一栏里的谢纶辉、沈联芳、席德辉、陈子琴、丁价侯、倪锡畴等人都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工商、金融界头面人物。同利地产公司股票的设计风格为中西合璧型:正面是中式设计,全部用中文表述;反面是西式设计,全部用英文表述,还盖有一枚“英商同利公司”的便章,估计这张股票的股权后来转让给了英商同利公司。
上海同利地产实业公司创办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股票上的文字告诉我们:为了买下位于新垃圾桥北面沿苏州河的一块地皮用来造栈房,上海同利地产公司决定对外公开发行股票。这里的“新垃圾桥”,就是今天的西藏路桥,也称泥城桥,为了区别“老垃圾桥”,即今天的“浙江路桥”,所以被称为“新垃圾桥”。据笔者了解,上海同利地产公司股票目前仅发现3张,它是清朝股票中唯一一张地产类股票,也是目前发现的上海最早一张地产股票,它为研究上海房地产股份制公司及其股票的发展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史料。
肆  康有为、梁启超与广智书局股票
上海广智书局股票发行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是目前发现的上海最早一张实物股票;上海广智书局股票也是清朝股票中最有特色的文化类股票,它的票面设计采用边框和四角的西洋式风格,股票正反两面都有中英文对照。
广智书局创立于1898年,地址在上海棋盘街中市。书局由梁启超总负责,冯镜如任总经理,何澄一任总编辑。1901年面向港澳同胞、北美和大洋洲华侨发行股票,首期募集股本10万银元。1925年,广智书局盘给了世界书局和广益书局。
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清政府通令缉杀康有为、梁启超,两人只得逃离中国,辗转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继续活动。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梁启超成立了“保皇会”,并在上海创办了广智书局,向港澳华人、北美和大洋洲华侨招股集资。“广智书局”的名称是梁启超“伸民权、广民智”含义的缩称。梁启超本人以提供文稿作为“干股”,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康有为从日本回国,他一到上海,就看中了盛宣怀在新闸路16号(今新闸路1010号中华新村)的辛家花园,并以每月120银元的代价租赁下来。辛家花园原是犹太商人辛溪的私人住宅,“辛家花园”由此而得名。辛家花园是一座如同“大观园”式的住宅,占地10亩,园内曲桥楼阁,曲径通幽,一派怡静的田园风光。康有为一住就是八年,在悠然的田园牧歌中,沐浴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1927年3月19日,康有为去青岛一位广东同乡家中作客,回家后饮了一杯柠檬红茶,顿时感到腹痛如绞,竟然在21日清晨5时离开人世,享年70岁。关于康有为之死,有过不少传说,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梁启超的后半生则与图书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25年梁启超兼任国立京师图书馆馆长和北京图书馆馆长,1927年因身体状况,辞去了馆长职务。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年仅57岁。
伍  “洋务巨擘”唐廷植与烟台缫丝局股票
在笔者收藏的所有清朝股票中,一张其貌不扬的烟台缫丝局股票却是我最钟爱的,称得上是“镇宅之宝”。 
晚清洋务运动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烟台缫丝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这些企业当时都发行过股票,但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实物股票,却只有光绪七年(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和光绪八年(1882年)发行的烟台缫丝局股票了。这两张由唐廷枢、唐廷植兄弟分别创办的公司股票,就像是百花园中的“并蒂莲”,它们的内在价值和珍稀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烟台缫丝局股票发行至今已有126年了,它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近代中国第一批股份制企业股票,并在1883年上海平准股票交易所交易;第二,它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股票;第三,它是中国第一家由承销商(上海广丰洋行)担任主承销的股票;第四,它是唯一一张与近代中国著名实业家,早期旅美华侨领袖、中国第一部英语辞典编撰者唐廷植联系在一起的股票。
唐廷植(1828-1897年),字建安,号茂枝,少年时与其弟唐廷枢同入香港玛礼逊学校就读,毕业后任港英政府户籍司翻译。道光十九年(1849年),唐廷植离港赴美国旧金山,被当地华工、华商选为总董。咸丰十一年(1861年)唐廷植回国,翌年在上海入中国海关,任首席翻译。同治十二年(1873年),唐廷植出任怡和洋行总买办。另外,唐廷植还投资轮船招商局、烟台缫丝局、上海火烛保险公司等,为我国早期民族企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唐廷植曾经会同上海绅士陈咏南、吴虹玉等人,多次联名写信给上海工部局和英国领事馆,对黄浦公园门口悬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性牌子提出强烈抗议。信中说:“诚以其基址既属中国官地,其费又大半取诸华民捐税。而中国人民,反遭寸步不得入,不平若斯,小之足以辱及个人,大之丧失国家尊严,试问此园既以公共为名,果将居我华人何等地位!”一个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民族气节全然跃于纸上!
来源:新闻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2008/8/24
陈伟国简历:
陈伟国,浙江镇海人,1947年生,“老三届”中的一员(67届高中)。毕业于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1981年应聘编辑、记者进入上海广播事业局、上海电视台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责任编辑、制片人、主编、资深编辑等,主要作品有四集大型电视纪实片《证券风云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