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指数 新品展示 推荐品种 馆藏交易 上市公司掠影 新闻人物 其他有价凭证 精品文摘 文交所

综合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无纸交易中国后来居上

REPOSITORY INTRODICTION
 
(摘自FT中文网: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0527)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陆一 
1990年12月交易所成立后,股票交易采用的是实物券交收,交收时间规定是T+3,也就是今天成交、第三天你才能交收。
在交易所成立以后,交易空前活跃,街头上出现了倒卖股票的“黄牛”。当时,交易所设立了清算部,负责交易过户等事务。每天闭市后,人们带着大量实物股票来办转让过户手续。一开始,他们还是用手提箱装实物股票,后来发展到每天1万多笔交易,来办过户手续的投资者只能用麻袋装实物股票,工作人员天天忙到下半夜,给交易所的正常运转带来很大的压力。开业初期,上海证券交易所只有20多个席位处理交易(开业时只有25个会员单位),完全无法应对成千上万的上海投资者的要求,再加上交易系统和计名过户制度的阻碍,上海证交所那时完成一笔股票买卖最长要用半个多月。
插图1:1991年10月,上海市民为办理股票账号登记手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门前排起了长队。
尉文渊回忆起当年的状况:开业当天我就因病住院了,我出院后一上班,下面给我反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交收难:实物券交收每天过户,成了一大灾难。我们为了防止买空卖空,规定投资者必须拿到券才能卖,拿到钱才能买。你不给他钱没法买,不给他券没法卖,投资者吵得要死。所以,尽管规定T+3,实际做不到,T+13也做不到。因为那个实物搬来搬去,股票丢了、找不到了……各种状况都出现了。还好,当时仅仅是在上海本地交易,如果像现在这样异地交易怎么办?简直不可想象。第二个问题是,当时我们还搞涨跌停板限制,不让股票价格上涨过快。这样,场外交易即黑市就开始形成了。黑市一形成,完全突破了场内的价格,到了一发不可收的地步,场内50块,场外150块。这两个问题一冲,马上反映到了1991年3月份上海市召开的两会上,就有代表批评股市投机倒把,扰乱市场秩序。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想把交易所做成全球TOP10的雄心壮志,战战兢兢地就想着别出事,一出事市场就存在不下去了。全是那种政治上不能出问题的考虑,而不是说如何把业务发展好。
当时,尉文渊住在交易所,加班加点不回去,就天天没日没夜地在琢磨这个事。有一天早上,在那里刷牙的时候,他突然想到,好像信用卡不就是电子货币吗?那就不用拿现金就可以进行交易了吗?你的股票和钱数量都可以记录在里面,买进卖出,行不行?
当时的现实状况就是因为场外黑市交易的问题,逼着证交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场外黑市交易。在这个过程中间,证交所为了加强市场监管,采取了一条重要措施,就是没有经过交易所场内交易的股票,就不认可。在证券市场发展的早期柜台交易阶段,交易过程是以股票为凭证的,后来证交所成立以后就规定没有经过场内交易是不合法的,你就是拿了股票来,也不承认。只有具备交易所场内交易记录,可以给你办理过户。这样一来,股票这张实物凭证的用处就显得不像过去那样绝对必要,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场内交易的记录,有交易记录才给你过户,而不能过户你拿着股票实物券是没有用的。尉文渊当时就想,那这样的话,能不能在交易中间不再使用这个股票,而采用信用卡来记录和保存交易记录呢?想到这些,他就召集大家来开会研究。
群策群力讨论研究的结果就是,1991年初开始尝试创建无纸化交易、结算制度,并于7月中旬,正式开始实施股票账户制度,成交后电脑完成自动过户;创建了100%非实物性存管与交收,上市证券基本实行集中登记的存管模式;实行T+1的交收办法和股票无纸化作业;股票卖出申报须经电脑确认后即可撮合成交。
股票账户是一种综合账户,是从有利于交易、过户和保障投资者权益等角度考虑设计的。股票账户有如下作用:一是可以买卖所有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且每次成交后拥有的股票余额可以在股票账户上清晰反映;二是可到交易所会员公司中任何一个营业柜台去委托买入或卖出股票,改变了原来在哪里开户只能在哪里委托的做法;三是可以凭股票账户去投资者方便的柜台领取股息红利。
插图2:上海证券交易所账户第一号股东卡
同时上海证交所在1991年春开始回收股票,开始了无纸化交易的第一步。这一步在当时迈得可以说是相当艰苦。当时,股票的“无纸化”交易,只有境外的专家在理论上讨论过具体实施的可行性;而要在在现实中实施,无论中外都是史无前例的。
从1991年5月开始,上海证券交易所向股民回收手中的股票,正式开始无纸化交易系统试运行。这是在实现电脑交易系统之外、推动中国证券市场技术进步和技术革命所做的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当时大家都不懂叫无纸化,只是说把股票收回来、给你换一个电子记账的账户。这是很大的一个社会工程,但这一举措却掀起了巨大的波澜,阻力大得一塌糊涂。
插图3:1991年7月8日,得知上海证券交易所实施无纸化交易办理股票账户卡的消息黄金林于凌晨6时赶到交易所排队。7点30分后,申办队伍由专人引入办理专柜,排在最前面的黄先生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账户第一号股东卡持有者。
首先,人民银行就通不过。因为当时执行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1984年8月10日)中,就有发行股票要有实物凭证的规定。上海证交所取消实物股票凭证,首先就和管理规则相矛盾、相冲突。当时,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管处处长王华庆(现在是中国银监会的纪委书记)跑来跟和尉文渊谈,说:“这样不行,这个账户的事情要停下来。”尉文渊问:“为什么?”王华庆说:“因为无纸化是违反相关法规的。人民银行起草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里面规定要给投资者发放凭证。你把凭证给收掉了,这不符合规定。”可那个时候,证交所已经开始一边收股票一边开账户,尉文渊不听那一套,仍旧这么继续干。

这个矛盾一直延续到1991年的7、8月份,上海在“老八股”以后,第9个股票(兴业房产)发行时矛盾开始尖锐起来。(见右图:1991年8月19日,上海“老八股”之外的第九个股票,上海兴业房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投资者将万国证券黄浦路营业部临时发放“申请单”的云南路小学包围了两天两夜,在此期间广东路、云南路水泄不通,公交车只能缩线调头。)当时人民银行还是要按照原来的办法以实物券、有纸凭证搞发行,上海的证券印刷厂要印刷股票。尉文渊一听就急了,说:“我这儿往回收股票,你再把股票发出去,这是干嘛呢?”他跑到人民银行金管处对他的后任王华庆说:“王华庆,你不能这么搞。股票回收起来,对市场发展明显是一件好事,交易可控制不是很好么?”王华庆说:“条例就是这么规定的,我们人民银行工作面上的东西,你没有权干预。”这句话把尉文渊噎住了,王华庆说的不错,证交所无权干预人民银行的工作,(当年中国证监会尚未成立,整个证券市场由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分头管理:政府的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或办公室负责企业的股份制改制的审核与管理、人民银行金融行政管理司或局负责企业股票和债券发行的审核与每年额度的管理、证券交易所负责企业股票债券发行后上市的审核与批准)发行市场不是证交所能管的事儿。但尉文渊临走撂下一句话:“王华庆,你说的对,人民银行的事我是无权干预。但是你记住了,挂牌交易可是我交易所的事。这个公司股票只要发出去一张,我就不让它挂牌交易!”尉文渊这话说死在这儿了。大家都知道他干得出来,结果双方就僵住了。
插图4:兴业房产股票
最后,还是大家商量商量妥协,人民银行最终还是比较配合证交所对市场改革的推进。兴业房产那个股票印刷了,但是一张也没有发出去,原箱堆到上海证交所的证券保管库里。
这以后发行的股票只印30%,再后来说就印一张吧,说明也是符合条例的,是有凭证的。不久之后,在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在香港开年会期间,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参观的时候,上海证交所从库房里取出兴业房产的股票,给每个代表送了一张,作为纪念品。
在无纸化的过程中,除了和人民银行的矛盾之外,更难的是股票回收。投资者谁都不愿交,大家有情绪。股民想不通:“这是我们的财产,为什么要给你呢?”印钞厂不同意:“不印股票,我们吃什么?”证券公司说:“你把股票收了,在买卖的时候,我怎么知道他有没有股票?买进时,花1万块买啥也没有看到;卖出了,什么也没有收进。我该怎么办?叫我怎么做这个事情?”最难面对的还是社会,大家不愿意交,收不上来。当时一查,一看才收上来公司发行量的30%-40%。证交所发通告,他不来交给你,就没有办法,你不能到人家去抢呀。怎么办呢?交易所又没有权去收人家股票、又不能说人家非法、又不能代替政府发布什么法律。现在,市场上股民年轻人多,那个时候的投资者都是老工商业者,大多都是中老年人,谁都希望有一张实物凭证捏在手里踏实。
最后证交所在1991年的10月16日颁发了一个通知,说无纸化我们搞了半年就就算全部完成了,不再收股票了。对于没有交上来的,证交所规定,没有账户的投资者不得进场交易。当时,搞无纸化过程中,是在交股票的同时开账户。你可以不把股票交给我,但你没有账户拿了股票也没有用,在场外是不能交易的,交易了就是非法。不久以后,市场上涨,于是大家就开始急急忙忙交。不交不能卖,赚不到钱,黑市交易也没有用。结果所有实物股票凭证有99%收回来了,变成收藏品了。现在,大家拿老八股的股票作纪念和收藏,就是当年回收来的股票实物券。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无纸化,在1991年用了不到1年时间就实现了。
深圳证券市场是在1991年12月28日开始实施《股票集中托管实施细则》,要求“股票交易的清算、过户登记、交割实行账面记载制度”,“托管股份的现金股息直接划入股东银行账户,红股及配股直接记入股票存折”。深圳证券登记公司在1991年底建立了自己第一版的单机清算系统。作为登记公司系统的核心程序,清算系统要解决股民开户、股票过户、券商资金结算等需求。但深圳登记公司第一版的清算系统当时只能简单地登记股票,诸如过户等环节,却还需要借助手工辅助。就是凭借如此简陋的清算系统,深圳登记公司也于1991年底,完成了被深圳证券业称为股票托管的股票无纸化改革。股民只要把手中的实物股票拿到券商营业部登记,券商把记有股票种类、数量的数据拷在磁盘上,拿到登记公司复核,登记公司复核盖章后,股民的股票就可以托管在相应的营业部。深交所股票二级托管模式也由此而来。1992年3月19日,深圳上市股票全部实现了“无票交易”,为完全无纸化运作铺平了道路。深圳登记公司的清算系统也升级到了微机服务器上,过户业务也实现了自动化。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股票交易市场,股票实物的交割处理一直是个难题,当股票交易跨地区、跨国界进行时,如果成交后股票仍以实物方式进行交割,就显得非常困难。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没有现成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大胆探索,以股票集中存放和电脑自动记录划转为手段,推行股票账户,取消股东名卡,实施电脑自动过户,继而又于1992年7月初推出了磁卡账户。该账户具有一卡三用的功能,一是可凭磁卡去证券交易柜台办理委托买卖;二是成交后可凭磁卡及成交单去任何一家联网的储蓄所办理自动交割清算,还可自由存取资金;三是具有类似信用卡的功能,可用于消费,但不能透支。这样就把股票实物转化成“记账股票”、“电子股票”,从根本上解决了股票交易中的实物交割问题,顺利实现了无纸化交易。
无纸化交易方式使上市公司不再印制股票,传统的股票实物已被现代化的电子信息记录所取代,大大降低了发行成本和交易成本,减化了手续,提高了效率。投资者的股数记录在电脑主机的股东数据库中,并建立两套备份置于不同地点,以确保数据的安全,由于所有上市股票集中存放并以电脑记录为准,投资者卖出股票时电脑主机会自动查询确认,杜绝了上市股票的黑市交易与卖空交易,加强了监管力度,有利于维持股票市场秩序。
不过,尽管一个全世界最先进的交易及结算系统就在一片纷争声中诞生了,但在当时,上海证交所的创建者们非常自豪之余,却谁都不知道它叫无纸化交易结算系统。
1992年春节,尉文渊到美国去考察。回来后,章玲(上海证交所参加筹建的第一批员工、当时负责接待、现在上海证交所会员部)就跟他讲了一件事。说有一帮留学生来参观,看了一遍,听了介绍以后,很纳闷地问:“你们老总是哪儿来的?是不是留洋回来的?”章玲说:“不是啊。”那人就说:“你们搞的就是G30(国际30人小组,英文为International Group of Thirty:G30,成立于1978年,是一个由30名国际金融界权威人士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咨询小组,该小组于1989年提出了关于证券清算和结算的九条建议,也被称G30报告)讲的无纸化交易,是作为证券市场将来发展前景推荐的目标。”这是尉文渊第一次听说G30把我们所做的叫“无纸化”。什么叫做无纸化交易,就是没有纸头的意思,叫做无纸化。当时,上海证交所的创建者们自说自话弄了很长时间,才知道这就叫无纸化,是国际上曾经推崇、但还没有实现的东西。
英国在1990年代中期已开始推行无纸化,但到当前也不是完全的无纸化运作;台湾数年前推行无纸化但至今仍未完全实施。而香港直到2010年9月21日才由证监会、港交所及证券登记公司总会联合发表在港实行无纸化证券市场的咨询总结,并预计 2013年底可展开无纸化措施的首次试行运作,而无纸化制度将会分阶段逐步实施。
1993年,一名从美国归来的资深投资顾问来上海证交所访问,非常惊讶地提出:“上海证交所率先完全无纸化交易,是实现了全世界证券交易所几百年的梦想。”为这个事,章玲有一年在上海证券报征文活动中专门写过一篇征文,题目就叫《美丽的舞台》,其中就讲到了这件事。